犬毛囊蟲症 – 狗狗最棘手的皮膚病之一 (相關症狀: 禿毛、脫毛、皮膚紅腫、皮屑增加、膿包、搔癢、色素沉澱、結痂、潰瘍等多樣化症狀)
By 羅佩盈醫師
Q: 什麼是毛囊蟲症?為什麼會得到毛囊蟲?毛囊蟲會傳染嗎?
毛囊蟲是一種犬隻皮膚和耳道的常在寄生蟲,在大多數健康小狗的皮膚毛囊內也可以發現少量的蟲體,但不會造成皮膚問題,也不會有症狀。毛囊蟲的傳播主要是在幼犬出生時,因為母犬在哺乳時的近距離接觸,將毛囊蟲由母犬皮膚傳到幼犬身上;即使是剖腹產出生、年幼時沒有傳播到毛囊蟲的狗狗,成犬時近距離的接觸全身型毛囊蟲症的犬隻,仍可能會造成蟲體的傳播,但是卻很少造成嚴重的皮膚疾病。
傳統上毛囊蟲症分為局部型和全身型,一般認為局部型的毛囊蟲症甚至可能自行痊癒;但近來也有小動物皮膚病專家對這個分類方式有不同看法,認為局部型有時只是全身型毛囊蟲症的過渡時期。無論如何,難纏的全身型毛囊蟲症,可能在年輕幼犬發作,也可能在成犬發病。 詳細的病因仍在研究中,但可能與遺傳的免疫缺陷、或潛在疾病導致的免疫抑制有關。
Q: 狗狗身上又紅又癢、又禿毛,是不是得到了毛囊蟲?毛囊蟲症要怎麼診斷?
毛囊蟲症發生的位置可能是局部或全身,可能出現各式各樣的皮膚症狀,比如脫毛或禿毛、皮膚紅腫、皮鱗屑增加、紅疹子;當同時併發其他細菌或黴菌感染時,也會出現膿包、搔癢、色素沉澱、結痂、潰瘍等等。 當皮膚出現以上的症狀時,需要醫生安排適當的診斷計畫,從過去的病史配合理學檢查、皮毛檢查,有時應配合血液生化試驗、內分泌檢查、影像學檢查甚至皮膚切片,確認或排除毛囊蟲爆發的可能性,以及潛在的致病因。
毛囊蟲的過度生長,通常是在狗狗身體狀況不好、免疫力出現問題的情形下才容易發生,比如內寄生蟲的感染,營養不良,緊迫壓力(發情、懷孕、手術後、長途運輸後)……等。 在中老年犬隻,潛在的疾病或醫療所造成的免疫力低下,包括腎上腺亢進症,甲狀腺低下症,糖尿病,腫瘤,或免疫抑制藥物的使用……等,也可能會造成毛囊蟲的爆發。 因此,毛囊蟲症的發生、復發或長期的控制,都需要醫生鑑別診斷出背後潛在的病因,再針對不同的狀況給予適合的治療計畫。
毛囊蟲症可能出現各式各樣的皮膚症狀,需要醫生安排適當的診斷計畫,確認或排除毛囊蟲爆發的可能性,以及潛在的致病因。
Q: 如果得到毛囊蟲症,是不是就永遠都治不好了? 還是就算治好也會一直復發?
全身性毛囊蟲症的治療確實是一個挑戰,但從1980年代以來,陸續有新的藥物和治療方式在發展中,隨著新一代藥物的研發,毛囊蟲症的治療已經有越來越多選項。至於用什麼藥物最好,其實應該針對患犬個體的狀況來做選擇,詳盡考慮狗狗個別的生活環境、照顧方式、全身健康情形,才能提供最適合的治療方法。
毛囊蟲症是否可以治癒,和潛伏的病因有很大的關係,所以每一隻患犬未來的預後狀況也不一定相同。 如果潛在的病因是能夠適當診斷、治療或是接受長期控制,毛囊蟲症也有可能痊癒。換言之,如果全身性的健康狀況沒有經過適當評估和管理,毛囊蟲症當然可能在治療後一再復發。 至於某些終生必須長期接受毛囊蟲症治療的個案,如何抉擇家人能夠配合的長期治療方案、維護狗狗的生活品質、避免藥物的長期副作用,將是醫師與家人重要的課題。
毛囊蟲是一種犬隻皮膚和耳道的常在寄生蟲,在大多數健康狗不會造成皮膚問題。毛囊蟲的過度生長,可能與遺傳的免疫缺陷、或潛在疾病導致的免疫抑制有關。a
留言列表